带给火星的第一句“你好”
7月23日中午,海南文昌火箭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,俗称胖五,火箭搭载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“天问一号”,火星探测任务名为“天问”,源于2300多年前屈原的长诗《天问》,屈原以《天问》提出了177个问题,阐发对宇宙万物的哲思,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。本次任务更是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,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,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。
火星探测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,未来将进行深空探测,探测太阳系内其他行星和小行星等,探寻地外生命信息。行星探测计划的标志,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精巧美感,更衬托出中国人探索太阳系的雄心壮志。
人类探访火星的尝试从1960年开始,先后发射了多个飞掠、环绕、着陆探测器和火星车,累计40多次探测器发射,最终仅有8次成功着陆开展探测工作,可见人类探索的道路崎岖坎坷,但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发展,21世纪开始,各国探索火星的活动更加频繁,共享的火星数据让各国火星任务成功率显著提高。但其难度依然被航天工程师类比为“跨越太平洋的高尔夫”,经历7个月和途中多次精确的轨道修正才能到达火星预定轨道,“天问一号”更是计划高难度地一次性完成飞掠、环绕、着陆以及巡游,可以说难度突破天际,尽管前路漫漫困难重重,但相信我们的“天文一号”一定可以圆满地完成火星探测任务。
宜闻斯的控制台在NASA下辖的多个航天发射中心已经使用多年,参与和见证了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和行星探测任务,可以说有关键任务的地方,就有宜闻斯的身影。航天发射作为集人类科学技术的顶尖科学活动,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任务,宜闻斯多年来一直参与着这一关键行业,但是一直比较神秘,有机会我们将分享一些宜闻斯在航天发射这一细分行业的项目案例。